交易需求

更新时间:2024-02-17 18:40

交易需求是基于所得动机、业务动机、谨慎动机所持有的货币。简单地说,交易需求就是为了满足交易需要而持有的货币。

内容

人们为了交易而持有货币就会形成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产生于收入支出发生的时间不一致,如果某人在某一时刻收入的数量和他在同一时刻支出的数量完全相等,则他根本就没有必要为交易目的而保留货币。因此,交易需求首先取决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越长,交易需求就越大,反之亦然。如果假定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已定,则交易需求就取决于交易数量的大小:它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而近乎同比例地增加。

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交易数量是影响交易需求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特别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更多的产品需要通过交易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因而参与交易的商品也会相应增加。另一方面,尽管交易总量中包括了各种中间产品和其他活动的交易,但它与国民收入之间通常保持有相当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此,为了分析方便起见,这里忽略收入和支出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而主要考虑交易数量的作用。同时,在交易数量中,忽略中间产品及其他活动的交易,而主要考虑最终产品即国民收入的交易。这样,影响交易需求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国民收入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L1=L1(Y)

其中,Ll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如果进一步假定,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是线性的。纵轴L1为交易需求,横轴Y为收入,交易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故交易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另一方面,如果收入为0,则无法为交易目的而保留货币,交易需求也等于0,故交易需求曲线经过原点。

利率弹性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最先对交易性货币需求利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在1952年《现金的交易需求:一种存货的理论分析》一文中,以管理科学中最适度的存货控制技术为基础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托宾也撰文论证了利率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影响。他们各自提出了货币需求的模型,虽然角度不同,但基本的结论是一致的,即用于交易动机的货币余额对利率水平也很敏感。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性货币需求决定于收入水平,对利率变化不甚敏感。但对于人们持有交易现金余额的原因,凯恩斯实际上却并未作出解释。事实上,债券既然可以获得利息,人们为什么不直接把全部收入投资于债券,并在必须进行支付时再出售债券呢?若是这样,人们就不需要持有货币,而只要在一定时期持有一定量的债券就可以了。因为一旦需要货币的话,完全可以通过出售债券而获得。正是基于这种思考,鲍莫尔把货币需求问题同存货理论联系起来,并将利率因素引进了这种货币需求的分析当中。

鲍莫尔认为,人们的经济行为都以收益最大化为准则,在收入获得和使用的间隔期内,没有必要将收入中用于交易的那部分都以现金形式所持有,因为现金不会给持有者带来收益。因此,应将暂时不用的部分转化为非现金资产而获取收益。当然,如果将非现金资产转化为现金,这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不过,只要利息收入超过变现的手续费,那就是有利的。所以,利率越高,利息收入就越大,非现金资产的吸引力也越强,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把现金持有额降到最低限度;反之,人们就宁愿持有现金。由此可见,交易性货币需求不但与利率相关,而且关系密切。所以在鲍莫尔看来,凯恩斯显然贬低了利率对现金交易需求的影响。在做具体分析时,鲍莫尔提出以下假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