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

更新时间:2024-06-18 12:29

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各种形态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

发展与形成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划分方式及区别

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

主要作用

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旅游的影响尤为显著。

地貌与农业生产

海拔高度影响到农业的生产方式。海拔较低的地区,因水分条件不同而适合发展种植业或畜牧业。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土层深厚、水分条件好,适合发展种植业。如中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都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而干旱地区的平原、盆地则适于发展畜牧业。中国的塔里木盆地、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平原以及中亚平原地区比较适合发展畜牧业。

海拔较高的山地,土层薄,适合发展林业。如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都是我国的重要林区。而海拔较高的高原,如中国的青藏高原,则适宜种植高寒作物和发展高原畜牧业。

地表的起伏状况和地形的坡度、坡向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平原地区地表宽阔平坦,利于机械作业和农田基本建设,适合发展规模农业。而丘陵、山区地表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如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都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地表的坡度越大,土壤受侵蚀越强。坡度在3度到7度就要采取等高种植,超过7度就需要修筑梯田,超过25度的山地则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只适宜发展林业或留作自然保护地。坡向造成太阳辐射和水分条件的差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南坡比北坡接受太阳辐射多,光照和热量条件好;但蒸发强烈,水分条件比北坡差,林木不如北坡茂盛。

地貌的物质组成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流水地貌中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由颗粒较细的泥沙构成,土壤肥沃,对农业生产特别有利。黄土地貌是由深厚疏松的黄土构成的,土层厚,持水性好,耕性好,富含钙、磷等矿物养分,适合农作物生长。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黄土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喀斯特地貌的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

地貌与工程建设

不同海拔高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同。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条件和使用效益。如已顺利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在长达1142千米的线路上,约有85%的路段平均海拔超过了4000米。由于海拔高,施工条件十分恶劣。高寒缺氧、多冻土、生态脆弱是当时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在海拔较低的临水地区,由于地下水埋深都比较浅,施工中容易发生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等问题,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防潮、防盐碱的费用。

地质基础影响工程的选址和施工建设。水库大坝、高层建筑、铁路、公路都要求地质基础坚硬。在平原地区,因土层深厚,地基松软,多流沙层,在施工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和防水。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宝钢一期工程建设时,曾把直径为900毫米的钢管打入60米深的地下做支撑,效果显著,使宝钢成为上海近期地面沉降幅度较小的地区。在喀斯特地貌区,因岩层的渗水性强,而且多地下溶洞,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如果选址不当,容易出现水库渗水、大坝开裂等问题。为确保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在选定坝址时就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周密的勘探和考察论证。

地表起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造价、施工难度和使用效益。在平原和高原地区,地表起伏较小,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选址、选线与施工。在丘陵和山区,相对高差大,地形陡峭,平整成本高,而且易发生地质灾害,不利于大型工程的选址和选线。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成昆铁路,由于所经地区大部分都是丘陵和山地,桥梁和隧道竟占总长度的40%以上,建设成本大大增加。

海岸地貌与港口建设关系密切。由海积地貌形成的平原海岸,岸线开阔,坡度较小,有利于港口建设。但由于泥沙淤积旺盛,航道较浅,不利于大型船只泊靠。由海蚀地貌形成的山地丘陵海岸,水深坡陡,适宜建设供大型船只泊靠的深水码头。但这种码头潮高浪大,泊稳条件相对较差。我国新建的东海洋山深水港利用大、小洋山岛链作为天然屏障,水深浪小,水域广阔,可供大型船只泊靠,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集装箱港。

地貌与城市发展

地貌对城市的布局和景观有直接的影响。

地貌影响城市的布局。平缓地形有利于城市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城市位于临江、临海的平原(如哈尔滨、吉林、武汉、西安、上海、青岛)、山间盆地(如昆明、贵阳)和山麓绿洲(如乌鲁木齐)等地势相对低平的地区。据统计,我国城市中,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大体比例分别是1%、32%和67%,其中39个特大城市中有27个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地貌制约着城市的拓展方向和城市的空间格局。河谷、山谷中的城市只能线性延伸,如兰州城只能沿黄河狭长的谷地向西扩展。高原、平原上的城市可向四周呈放射状或棋盘状扩展,如拉萨、北京的城市街区像棋盘一样。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街区则呈立体发展态势,如山城重庆就位于坡麓上,整个城市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地貌与旅游

地貌构成了景观的骨架,形成风格各异的自然景观。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群峰林立的张家界都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怪石林立、溶洞幽深、是我国云南、贵州、广西自然景观的基本地貌。赤岩险峻的丹霞地貌,千沟万壑的黄土地貌以及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冰川地貌等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各种地貌形态同时为山地避暑、海滨度假、林海滑雪、温泉沐浴、沙漠探险等形形色色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不同的环境。

地貌分类

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

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引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中国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在45-1480米之间,平均比降约2%。西北部为山岳区,东南部为丘陵区。山岳区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丘陵区山包起伏,地势较西北低平。

著名地貌

在世界上,有很多非常著名的地貌类型。

中国丹霞

丹霞,指的是一种有着特殊地貌特征以及与众不同的红颜色的地貌景观(即“丹霞地貌”),像“玫瑰色的云彩”或者“深红色的霞光”。在地质和地貌学层面上,丹霞可以定义如下:“丹霞是一种形成于西太平洋活性大陆边缘断陷盆地极厚沉积物上的地貌景观。它主要由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反映了一个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氧化陆相湖盆沉积环境。“中国丹霞”于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刚果盆地

为非洲最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面积刚果盆地约337万平方千米。位于下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大部在扎伊尔境内,西部及北部包括刚果及中非的部分领土。

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之间,西抵安第斯山麓,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4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公里(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该国领土1/3)。平原西宽东窄,地势低平坦荡。最宽处1280公里,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中部马瑙斯附近只有海拔44米,东部更低,逐渐接近海平面。平原是在南美洲陆台亚马孙拗陷基础上,经第四纪上升、成陆后,由亚马孙河干流、支流冲积而成。平原降水多,原因是受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影响。

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巴西东南部。大部在米纳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州和圣保罗州境内巴西高原。主要由低山、丘陵高地和平顶高原构成。面积有500多万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中东部,介于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间,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海拔300~1500米,地面起伏平缓,向西、北倾斜。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古老基底岩系出露地表。其中东部岩性坚硬的石英岩、 片岩部分,表现为脊状山岭或断块山,凸出于高原之上;西部即戈亚斯高原和马托格罗索高原,具有桌状高地特征。高原边缘部分普遍形成缓急不等的崖坡,河流多陡落成为瀑布或急流,切成峡谷。

哈萨克丘陵

亦称“哈萨克褶皱地”。哈萨克斯坦中、东部丘陵。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亚平原,东缘多山地,西南部为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400~900千米。海拔300~500米。西部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宽达900公里;东部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宽400公里,地表受强烈切割。面积约占哈萨克斯坦的五分之一。有克孜勒塔斯(海拔1,566米)、卡尔卡拉雷(海拔1,403米)、乌卢套、肯特(海拔 1,469米)和科克切塔夫等山。哈萨克丘陵为古老的低山台地。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地表较平坦,多沙丘和盐沼。由于深居内陆,地面又坦荡单调,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气温24℃,冬季由于北部没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气团长驱直入,气温可降至-30℃以下,气温年较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属荒漠、半荒漠地带。自北向南分属草原带(已开辟大片耕地)、半荒漠带。东南部在巴尔喀什湖附近为荒漠带。山区有松林。生荒地用作牧场。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铅、锌、铬、煤、铁、石油、天然气和铝土矿等。

安第斯山脉

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干。南美洲西部山脉大多相智利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安第斯山脉互平行,并同海岸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大体上与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脉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达岛,南段伸至火地岛。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等国 ,全长约8900千米。一般宽约300千米,最宽处在阿里卡(Arica)至圣他克卢斯 (Santa Cruz)之间,宽约750公里,。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660 米,有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海拔超过6000米 ,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和横断山体组成 ,间有高原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过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为西半球的最高峰。地质上属年青的褶皱山系。地形复杂。南段低狭单一,山体破碎,冰川发达,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夹有宽广的山间高原和深谷,是印加人文化的发祥地;北段山脉条状分支,间有广谷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频繁。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内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脉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5897米。南美洲诸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富森林资源以及铜、锡、银、金、铂、理、锌、铋、钒、钨、硝石等重要矿藏。山中多垭口,有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过。泛美公路沿纵向谷地和海岸沟通安第斯山区各国。安地斯山脉是由许多连续不断的平行山脉和横断山脉(或科迪勒拉)组成的,其间有许多高原和洼地。分别称为东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东、西山脉界线分明,勾勒出了该山系的主体特征。东、西科迪勒拉总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东科迪勒拉有几处向东凸出,形成形似半岛的孤立山脉,或像位于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毗连地区的阿尔蒂普拉诺那样的山间高原。

十大奇观

波纹岩

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的波纹状的岩石带,是一片经过19亿年地质作用,由沙丘演变成的岩石结构。如果前往需要徒步穿越4.8公里崎岖不平的山地,翻越高达350米的岩石地带。当你攀登过一座岩石顶部,会看到一组新的岩石波纹,颜色较前者更深,结构更为宏大。

波纹岩是由花岗岩石构成的,其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将波浪岩表面刻画成凹陷的形状。波浪岩表面的线条是由于含有炭和氢的雨水冲刷,带走表面的化学物质,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在波浪岩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波纹岩的附近还有原住民遗留下来的史前壁画,画中似鸟似兽的生物代表原住民传说里的人物还有守护神。

赤水丹霞

赤水丹霞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境内,丹霞地貌面积达到一千多平方公里,以发育成熟典型,形态壮美而闻名。  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当地古时曾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当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层沿垂直节理方向发育,红层便被割成一片片红色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丹霞地貌。

撒哈拉之眼

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毛里塔尼亚境内的巨大同心圆地貌。这种又被称为理查特结构的地貌,直径有50公里,海拔高度约400米,整体相当平坦;看起来就像个菊石,绕地球轨道才得见其全貌。

最初理查特结构被认为是个陨石坑,但构造的中心地势平坦,没有发现曾有高温与撞击的地质证据;没有发现火成岩堆积的圆顶,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结构的同心圆状痕迹则是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至于理查特结构为什么会这么大、这么圆,尚未得到公认的解释。

大蓝洞

伯利兹大蓝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于伯利兹外海约96.5公里处,比邻灯塔礁。大蓝洞外观呈圆形,直径约304米,深约145米。大蓝洞为石灰岩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河时期,后来因海水上升,洞顶随之塌陷,遂变成水下洞穴。由于水深达145米使之呈深蓝色

现今的大蓝洞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潜水胜地,世界著名的水肺潜水专家雅各-伊夫库斯托将大蓝洞评为世界十大潜水宝地之一,并于1971年进行了探勘测绘。

巨型水晶洞

墨西哥巨型水晶洞拥有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水晶,位于墨西哥南部奇瓦瓦沙漠,奈加山脉下350米处的银与锌矿内。洞内高耸着壮观的晶体,有如松树,长度超过七米。晶体清澈,多面,由于含有硒元素,呈现出半透明的金黄和银白色,令人惊叹叫绝

由于淹没在矿物质丰富的水当中,水晶长的很快。这些水的温度稳定,通常保持在58摄氏度左右,在此温度下,无水石膏与水结合生成石膏,长期积累从而形成了洞穴中的水晶。

羚羊峡谷

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之一,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北方,属于纳瓦荷原住民保护区。羚羊峡谷在地形上分为两个独立的部份,称为上羚羊峡谷与下羚羊峡谷。据纳瓦荷族的历史传述,该地过去是叉角羚羊栖息处,峡谷里也常有羚羊漫步,故而取名为羚羊峡谷。老一辈的纳瓦荷族曾将此地视为静思与神灵沟通的栖息地。

羚羊峡谷如同其它狭缝型峡谷般,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侵蚀力形成的。主要是暴洪的侵蚀,其次则是风蚀。该地在季风季节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由于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暴洪的流速相当快,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因此垂直侵蚀力也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

蓝湖洞

巴西马托格罗索地区拥有许多神奇的地下湖泊和洞穴,其中以蓝湖洞最为著名。洞内的钟乳石,石笋密密麻麻排列,一眼望去辽阔无边,令人赞叹不已。

洞中各种各样的地质风貌令人叫绝,内湖深蓝色的湖水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关于蓝湖洞的形成虽然假说很多,但地质学家普遍认为是由于洞中蓝湖的存在,为钟乳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碳酸盐等组成。

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是全球最著名的柱状玄武岩结构,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总计约4万根六角形石柱组成8公里的海岸。石柱连绵有序,呈阶梯状延伸入海。

早在6000万年前太古时代,在今天苏格兰西部内赫布里底群岛一线至北爱尔兰东部火山非常活跃,一股股玄武岩岩熔流从裂隙的地壳中涌出,浓密的熔岩流冷却,以垂直角度收缩,与熔岩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出现分解便形成与众不同的几何形状,许多熔岩冷却形成具有规则的六边形柱状玄武岩。

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达尔瓦扎镇,由于一年四季如火海般都在燃烧,故由此得名。  上世纪当地质学家来此钻探天然气时,意外地发现这座巨大的地下洞穴,因为那里的洞穴中都充满了天然气等毒气。出于安全的考虑,科考人员只好把它点燃,使有毒气体不致泄漏出来。自那时起,洞内的天然气就在燃烧。没有人知道这些年来有多少可贵的天然气被白白烧掉,它似乎是源源而来,烧个没完的。

巧克力山

巧克力山是位于菲律宾保和省的奇特地貌,由方圆50平方公里内1268个大小差不多,几近完美的圆锥形山丘组成。当旱季来临,山丘褪去绿色树林的外衣,变成土褐色,接近巧克力的颜色故而得名。

关于它的形成,地质学家给出了诸如石灰岩风化、亚海洋火山的爆发,海床的隆升等多种假说。最新的一种解释是说可能是由于一座古老的火山爆发,大量的岩石四散喷射,被石灰石所覆盖,最后在海床抬升作用下,最终形成如今我们看到的巧克力山。但专家对这种解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中国地貌特征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新构造运动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中国民族地区地貌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类型复杂多样

有被内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 是全国最低的洼地,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海拔3500──4000 米, 最高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二者高差5600米,距离仅有150公里左右。

在内陆地区,有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沙漠和戈壁地貌,约占全国面积的13%,其中绝大部分沙漠和戈壁地貌位于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等民族聚居地区。

在西部高山地区,现代冰川覆盖面积达537万平方公里;在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及天山、阿尔泰山和祁连山等地区,多年冻土分布面积有 215万平方公里。

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 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内,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

长白山、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如长白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和中部散布着348座死火山;在黔东南、桂中、 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钦州湾,湾内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广西海岸带外的北部湾位于大陆架上,深50米左右,其间有800多个小岛,最大的是涠洲岛;钦州、防城、东兴的海湾内岛屿,原来属于陆地上的侵蚀残丘,后因海水入侵而与陆地隔开形成岛屿。

山地高原

广泛分布

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最高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56.7%。这里集中了全国秦岭以外的主要中山(海拔1000──3500 米)。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与第三级阶梯为界,海拔大都在1500米以上。全国的四大高原除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外,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部分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全国的四大盆地除海拔较低、面积较小的四川盆地外,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也都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山地分布集中,面积广大,如果把切割的高原和起伏的丘陵包括在内,广大的山地约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75%。山地是全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

平原

狭小,分布零散

第三级阶梯上民族地区的平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总面积的1.7%。这些平原之中,除内蒙古东部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外,其他民族地区主要是分布零散的狭小平原,而且多属海拔200─500米的平原。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众多的小平原,面积共约3.16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平原是南宁──桂平的郁江河谷冲积平原,面积仅6400平方公里。一般平原的面积为300──600平方公里,海拔200──500米,相互间被山地丘陵分隔开。

群山起伏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牡丹江、图们江、珲春江穿流于众山之间,在延吉、敦化、珲春等河谷盆地内,形成海拔200──500米的狭小河流冲积平原。

我国最大的平原为东北平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次为华北平原,再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地形

按地貌形态分类,中国民族地区的陆地也和全国一样,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山地

中国是个山地众多的国家,其中民族地区占有中国山地的大部分。山地按其走向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 大致位于北纬40°─43°之间,几乎都在民族地区境内。天山山脉是位于亚洲中部的巨大山脉,全长2500公里,西段在前苏联境内,东段横亘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250─300公里。天山向东延续,与河西走廊北侧的北山(合黎山、龙首山)相连,再向东延至内蒙古中部即为阴山山脉。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5°──35°之间。昆仑山位于民族地区,西起帕米尔,东止四川盆地的西北缘,由西而东横贯青藏高原,长约2500公里。昆仑山东段的一条支脉积石山继续东延与秦岭山脉相接,经陕西南部,东止于淮阳山,但秦岭的分布范围已不属民族地区。

最南的一列是南岭,位于北纬24°──25.5°。南岭又叫五岭,包括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在这五岭中,前三岭位于湖南南部和广西北部的民族地区,后二岭则不属于民族地区。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 由西向东大致分为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经辽东的千山、山东丘陵到东南的武夷山;最东边的一列是台湾山脉。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东部;武陵山则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汉州境内;长白山位于东北的东部,大部分山地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千山和武夷山分别聚居着满族和畲族;台湾山脉则聚居着高山族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如阿尔泰山、祁连山等。阿尔泰山脉横亘在中国、前苏联、蒙古三国边境,位于中国新疆境内的是整个山系的东南段南坡,海拔3000米左右;祁连山山脉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约200~500公里,由几条平行山岭和谷地组成,山岭高度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

昆仑山以南的高大山地,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在西段表现为西北──东南走向,向东逐步转为东西走向。喜马拉雅山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雅鲁藏布江的急转弯处,全长约2500公里,绵延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境内。宽约200~350公里,主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为雄伟高峻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2座,耸立在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86米, 为世界第一高峰。喀喇昆仑山的乔戈里峰位于中、巴边界上,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4)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中国中部的民族地区,自北而南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横断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藏南山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由许多岭谷相间的高山深谷组成,包括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宁静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以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谷地。横断山脉山脊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左右,有的可达 5000~6000米。

高原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较完整的大片高地。中国民族地区的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拉雅山以北,横断山以西,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甘肃、四川和新疆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面积的1/4,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纵横 交错的山脉分隔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宽谷。青藏高原上湖泊星罗棋布,为发展工业和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高原上的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分布广泛,冰川及冰缘地貌广泛发育,冰雪融水往往成为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西起马鬃山,南至祁连山和长城,东至大兴安岭,是中国著名的天然牧场。高原坦荡开阔,地面起伏和缓,广大地区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是中国保存比较完整、高原形态比较明显的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哀牢山以东,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广西北部山地以北的地区,高原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钭,平均海拔1000~2000米。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很广,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石林、石芽、峰林等地貌随处可见,尤其在南盘江北部最为典型。高原上有许多山间盆地,当地人民称为坝子,是主要耕作地区。

盆地

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中国民族地区的大型盆地都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四周高山环抱,盆地地形坦荡,形态完整呈菱形,只有东端有宽约70公里的缺口与甘肃河西走廊相连接,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盆地底部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由西向东微微倾斜,西部海拔1300米,而东部的罗布泊已降至768米。由于盆地地处内陆深处,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特别强烈,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500公里,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沙漠中沙丘形态多样,有的沙漠相对高度超过200米。85%的属流动沙丘。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盆地边缘受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荒漠中的沃野绿洲。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阿尔泰山之间,略呈三角形,面积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微倾斜,东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部艾比湖丁端仅190米;盆地内分布着库尔班通古特沙漠, 面积4.8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盆地内草场辽阔,畜牧业发达;绿洲主要分布在靠天山的盆地南缘。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夹于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间,略呈三角形。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最宽处达25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位。柴达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是中国海拔高度最大的巨型内陆高盆地。盆地中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极为丰富。此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资源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充足,农业单产水平高,河湖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因此,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丘陵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称之为丘陵。中国民族地区的丘陵主要有广西丘陵。

广西丘陵分布在云贵高原以东、南岭以南、萌诸岭以西的地区,和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组成了中国东南地区分布最广泛、最集中的东南丘陵。广西丘陵总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成盆地形势,一般称广西盆地。广西丘陵主要是石灰岩丘陵,石灰岩面积约占该地区的60-70%,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峰林广布,地面崎岖,风景异常优美。广西丘陵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是林、农、矿产资源利用潜力很大的山区。

平原

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如广西郁江-浔江河谷平原;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内陆低地,则称为洼地,如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央的平原;海拔200-500米(或600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如内蒙古嫩江西岸平原。民族地区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上的平原,虽然海拔在1000-3000米,习惯上仍称为平原,而不叫高原,其中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黄河冲积而成的,是著名的“塞上粮仓”。

集中分布在中国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耕区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分布在民族地区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和广西境内,虽然这里的平原有的面积较小,起伏较大,但它仍然是民族地区的重要农耕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