堑壕战

更新时间:2023-08-14 15:39

堑壕战是由散兵坑演化来的一种利用低于地面的战壕进行作战,用于保护士兵躲避炮弹。该作战方式主要运用于火器时代阵地战当中,战争结束后士兵死后通常埋葬其中。

背景介绍

堑壕战是由散兵坑演化来的。欧洲进入火药武器时代后,除排纵列作战的正规士兵外,出现散兵——就是不排队列作战的步兵——这些士兵相当于现在的侦察兵或者尖兵。他们监视敌人,作战时会为自己挖一个小坑来躲避炮弹。在骑士战演变为列阵枪战的过程中,因为没人愿意和敌人站在几十米开外对射,所以散兵坑被普遍使用为战壕,以保护士兵。

应用

一战爆发不久便从机动战转入阵地战,西线形成了400多英里长的筑垒堑壕系统。整个战争期间,每一次交战都是一场可怕的屠杀和巨大的消耗,绝大部分时间,对峙中的交战双方数百万士兵,蜷缩在堑壕的泥浆之中,老鼠、跳蚤、虱子似乎无处不在,弹丸密集飞舞,一个个生命瞬间血肉横飞。

战争开始之初,17岁的学生斯图亚特·克劳特便参军入伍。两年后,他目睹了索姆河战役的血腥与惨烈。克劳特回忆说:“埋葬尸体通常是不可能的。通常情况下,战斗中阵亡士兵的尸体用炮架运回来,但尸体越来越多,根本运不过来。我们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尸体,不仅有我们的,还有德国人的尸体。太阳照在被毒气毒死的士兵的尸体上,经常将肿胀的尸体变成蓝色,与海蓝色差不多。随着毒气排出,尸体像木乃伊一样干瘪,保持着死前的姿势,有坐着的,跪着的,绝大多数趴在或者躺在地上。”

克劳特说:“大量尸体被遗弃在堑壕里,乌鸦啄食尸体的眼睛,老鼠爬到尸体上面。这些老鼠个头很大,胆子也大得要命,它们对尸体并不陌生,肆意侮辱践踏。在我们经常作战的阵地,尸体成为堑壕的一部分。”在一个地方挖堑壕时,克劳特曾挖到一个阵亡的法国士兵的尸体,死后就埋在这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