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雄

更新时间:2024-08-25 15:57

宋世雄,1939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乐亭镇井坨村,毕业于北京第31中学。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

早年经历

1939年,宋世雄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乐亭镇井坨村,5岁还不会说话,一度被当成哑巴。为此父母带他跑了很多医院,但都查不出问题。直到6岁左右,他才开口喊了一声“妈妈”。宋世雄就读于北京31中,初中二年级时,在操场上偶然听到在先农坛体育场举办的北京足球队同八一足球队的比赛实况,被播音员张之的声音吸引,自此对体育解说产生了兴趣。他开始收集张之的节目录音,并反复背诵他的解说词,模仿他的语音和语调。宋世雄此后开始和张之有书信往来,曾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面向张之讨教,而张之也给他讲解了一些体育转播的基本常识,同时鼓励宋世雄好好学习,争取将来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1957年,宋世雄原本有意考取北大历史系或中文系,但高中毕业时染上肺结核,无法参加高考,后到广内(广安门内)街道团委工作。同年,宋世雄录制了一场自己解说的公社篮球赛的录音并寄给张之,得到了对方的认可。1960年,经宣武区团委推荐,宋世雄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破格录取。

职业生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60-1984)

宋世雄刚进电台工作时,由张之改稿子,宋世雄站在后面看。1961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6届世乒赛,张之的搭档黄继辰嗓子出问题无法解说,上级领导担心张之连续解说嗓子顶不住,决定让宋世雄临时顶上。4月6日,在张之的鼓励和配合下,宋世雄完成了解说首秀。初创时期的体育组,只有宋世雄、张之、黄继辰、陈文清四个人,承担每年近40场体育转播、每周固定三次体育节目。宋世雄周末不回家,就在办公室补课,还在广播大楼六层的阳台上,对着大街马路练习口播,三九天到东长安街体育场练习基本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体育节目被撤销,一切体育转播节目停止,直到1970年才重新恢复。宋世雄在七十年代初期转播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六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赛,对 “乒乓外交”作出了贡献。1974年,中央台决定派他去德黑兰采访报道亚运会,但姚文元从中央台调去了出国者名单要重新审查,宋世雄因“社会关系有问题”未能通过。

1976年,因体育转播需要,播音员经常要到基层去报道群众性体育活动,宋世雄某次收到通知到办公室集合待命。不巧他妻子生病,一双儿女需要照顾,宋世雄请假晚到被拒,最终迟到了一小会儿。于是,他被逼写检查,甚至在广播事业局(后改称广电部)全体大会上被点名批判,最后定调为“拒不执行任务,临阵脱逃,对抗组织,拿党一把”。随后,宋世雄被停止工作一年。

1978年4月,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直接过问下,宋世雄重新回到工作岗位。1978年,宋世雄解说了在曼谷举行的第8届亚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派体育解说员到国外进行体育转播。同年,第11届足球世界杯,开创了中国通过通讯卫星转播国外体育比赛的先河,央视只转播了世界杯的决赛和三、四名比赛,宋世雄的讲解成了中国球迷对世界杯的最初印象之一。

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也是五连冠的开始。宋世雄为解说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女排夺冠后,宋世雄收到了成千上万的听众来信,感谢他传递出了女排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宋世雄赴香港执行转播任务,一个人承担全部26场比赛的实况转播解说。1983年,宋世雄赴日转播第37届世乒赛,并负责球员采访和录音报道。

中央电视台(1984-2000)

1984年,宋世雄调入中央电视台。同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宋世雄首次转播奥运会开幕式。之前中国对奥运会转播没有任何经验,信息来源渠道十分匮乏,宋世雄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提供的外刊做成剪报,装了几大箱;还随身携带一本世界地图,遇到不熟悉的国家名称就立刻“现学现卖”。为了能够把运动员和他们的名字对上号,宋世雄赛前观看运动员练习,跟他们一起吃饭、聊天,“混个脸熟”。

1988年,宋世雄参与转播汉城奥运会。同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届“如意杯”主持人大赛,宋世雄在北京地区业余节目主持人选拔赛决赛中担任现场解说。

1990年起,宋世雄先后解说北京亚运会、1993年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1994年美国足球世界杯、1994年广岛亚运会、第12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等重大赛事。连续报道解说1993-1994、1994-1995赛季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以及1995年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赛事。

90年代中期以后,宋世雄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2000年,宋世雄从央视退休。1984年以来,宋世雄担任历届奥运会和各项重大赛事的解说工作2000多场。在长达40余年的体育解说评论生涯中,除转播亚运会、奥运会、全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外,宋世雄还转播过足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网球、冰球、田径、游泳、体操、举重、武术等单项赛事,主持各类文艺晚会200余场。

此外,宋世雄还曾担任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荣誉奖项

参演节目

个人生活

婚姻

1960年,宋世雄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弥补专业能力的不足,经常向播音部的同事请教,其中给他最多指点的就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科班出身的钟瑞。不久后宋世雄向对方表白,二人开始约会。1963年,钟瑞向父母提及此事,借全家一起听京剧《柳荫记》的时机,让父母“相女婿”。起初,钟瑞父母不同意二人交往,原因一是宋世雄学历低,二是他太瘦,怀疑其身体不好,用钟瑞妹妹的话形容是“竹竿顶枣儿”。但宋世雄没放弃,每周星期天去钟瑞家,去了就帮忙干活,扫院子,清洗烟囱,搬煤球儿等,什么都干,她父母见宋世雄特别勤快,踏实,虽说人瘦,但没什么病,也便渐渐改变了态度。

宋世雄苦练基本功时,曾到王府井体育场看一场职工篮球赛。他坐在场地边,边看边练习解说,钟瑞在一旁当听众并帮忙做记录,时而纠正他的吐字发音。

1976年,宋世雄被停止工作。有一次参加批斗会之前,他吃不下饭,钟瑞就去附近的一家食堂买了糖醋肉块、辣椒肉丝等菜,还特地用个杯子灌了一杯啤酒回来。虽说就这样的大路菜,可在那时对宋世雄家而言就是山珍海味了。宋世雄在自传中感谢妻子对他的支持。

1990年11月11日,宋世雄和钟瑞两人来到北京著名的大北照相馆,为纪念结婚25周年拍摄银婚纪念照。

宋世雄与钟瑞育有一双子女,长女宋晓梅在加拿大做电视主持人,次子宋晓辉清华大学毕业后也去往国外。

宋世雄退休后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深居简出,不吸烟也不喝酒,生活习惯一点没变。

兴趣爱好

宋世雄自六七岁开始爱看京剧,幼年时常去西单长安戏院。五十年代初,马连良每逢春节必去天津演出,宋世雄曾连夜排队购票。宋世雄夫妇二人结缘,京剧是一条重要的纽带。宋世雄还将马派念白、武丑台词的特点融入体育解说中。1992年,宋世雄到巴塞罗那转播奥运会,在满满当当的行李中硬塞进了几盘京剧录音带。

社会活动

两度复出

2008年,第三届全国电视体育播音员主持人大会,大会理事长孙正平临时提议邀前辈宋世雄参与北京奥运转播,央视副台长孙玉胜和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沟通后一致同意,并正式向宋世雄发出邀请。同年3月,乒乓球世锦赛,宋世雄在演播室里和嘉宾一起评论比赛,为奥运解说“热身”。同年6月,世界女排大奖赛,宋世雄担任德国女排和巴西女排的比赛解说,这是他退休9年以来首次解说比赛。

同年8月,北京奥运会,宋世雄作为“奥运解说国家队”的一员,参与转播女排和乒乓球比赛。

2021年,宋世雄在奥运会开幕式特别节目中分享与女排的独家回忆,之后再度解说中国女排比赛。

其他活动

2024年4月17日,在巴黎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宋世雄通过视频寄语,为奥运加油,为中国加油。

社会影响

1995年,宋世雄与张之一起,荣膺第二届金话筒特殊荣誉奖。同年,宋世雄被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评为该年度“最佳国际广播电视体育主持人”。自1980年美国广播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协会成立以来,宋世雄是第三位获得该奖的外国人,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2005年,宋世雄获得中国体育广播杰出贡献奖。2006年,荣获中国电视主持人25年杰出贡献大奖。

大部分人认识宋世雄,都是从认识他的体育解说开始——高亢、激昂、急促而又令人兴奋。在中国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宋氏解说”几乎成为了“体育赛事”的代名词。

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首次夺冠,也是宋世雄的解说巅峰之作。经过了文革时期漫长的压抑,人们观看体育比赛带着特别强烈的民族情感,而宋世雄的解说也相当契合这种氛围。宋世雄的声音非常励志,可以说对那一代人有教化功能。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里,整个国家和民族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情绪。在很长时间内,宋世雄都是中国体育的“主流声音”,急促、高亢、富有激情,对画面描述极尽详细,带有早年他在广播台工作的播音特点。孙正平、韩乔生其实都是宋世雄的学生,还是沿袭这种风格,但声调上已经有所缓解了。

1989年春晚小品《懒汉相亲》里,雷恪生扮演的“农村穷光蛋”就幻想着依靠一台能看“宋世雄转播”的电视讨媳妇。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宋世雄先生为把体育节目带给那里的男人、女人和儿童作出了贡献。36年中,他是中国人民的眼和耳,是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之一。(时任美国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勒罗伊·沃克尔 评)

在电视和网络尚未普及时,宋世雄继承了第一代体育解说员事无巨细描述比赛画面的传统,独创了自己快速、清楚、准确、充满激情的“连珠炮”式解说风格,并培养出孙正平、韩乔生两位高徒,影响了中国很多年里的体育解说风格。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转播比赛项目的增多,宋世雄专业化不够的弱点慢慢暴露,其解说方式也逐渐被边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宋世雄的声音早已作为中国体育史上的独特标志,凝结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人民艺术家杂志》 评)

宋世雄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中国体育的“主流声音”,这个声音表达的是中央台的立场,个人的立场和感情是没有的,或者不重要的。1980年代后期,NBA、欧洲杯等大赛在中国转播,宋世雄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解说中还是不断重复“拼搏”、“国旗”、“国歌”这一类概念,在整个社会迅速变更的背景下,这种表达方式逐渐被边缘化了。1998年世界杯黄健翔声名四起暗示着中国体育解说的转型,从教化逐渐过渡到了娱乐。而大约在同一时期,宋世雄也悄然隐退。(《中国足球报》时任主编杨迎明 评)

人物轶事

解说风格

宋世雄的特点是讲话速度快,反应机敏,不明显倾向于某队(哪怕是中国队),不知疲倦讲得很多。广播时代宋世雄的解说风格可以大致概括为饱满的激情抒发、良好的节奏掌控和恰切的分寸把握。就体育解说而言,分寸感的把握可分为情感态度和内容表述两方面。

体育解说员健康、积极的情感来自于深入了解报道对象,被他们在训练、比赛中体现出来的体育精神触动。宋世雄情绪激昂,声音往往很高,但从不声嘶力竭地喊叫,永远能让听众感觉他是解说员,而不是哪个队的教练和领队。

内容表述的分寸首先强调客观、公正的解说原则,也是宋世雄40多年从事体育解说事业的原则。1971年,文革期间,“假、大、空”盛行。在一场春节乒乓球比赛转播的解说词里,宋世雄用了“流星”、“闪电”、“海底捞月”等不符合实际的形容词。为此周恩来总理告诫他:“不要那么多形容词,不要讲那么多,怎么打就怎么说。”这件事使他懂得,解说评论既不能夸大其词,哗众取宠,更不可表现个人的某种好恶与偏好。

女排情节

从70年代起,为了采访中国女排,宋世雄和同事曾经多次乘硬座火车从北京赶到福建漳州的女排训练基地,与队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宋世雄在每次比赛前一周都要尽可能跟队,搜集队员情况和背景资料,整理两队以往的比赛胜负情况,战术配合情况等。

宋世雄在日本转播完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取世界冠军归来,时任广播事业局局长张香山特地安排他在全局干部大会上做报告。此后,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比赛,全部由宋世雄转播。女排姑娘们把他当作“福星”,每逢打硬仗,一定要让宋世雄穿上他在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时穿的那件衣服。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的热门夺冠项目纷纷失利,其中包括女排比赛。中国女排打完跟秘鲁的最后一场比赛时,宋世雄努力控制自己的声音,可实际上他早已落泪。

宋世雄将小自己21岁的郎平视为偶像,并直言:“我放不下这些运动员。”2019年探班中国女排时,80岁的宋世雄对着20来岁的年轻队员们鞠躬。他说道:“给你们送来祝福,我代表广大球迷鞠躬。”

2020年1月,宋世雄出席电影《夺冠》首映礼,他在片中为80年代中国女排的比赛片段配音。宋世雄在观影后表示,“1981年世界杯的场景历历在目,这部影片反映了中国女排的精神,我向创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谢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