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彝

更新时间:2023-10-25 13:59

林聪彝(1824—1878),字听孙,福建侯官县(今福州)人,居宫巷林则徐三子。侍父遣戌伊犁,著《西行日记》。林则徐诏赴广西,又承受行;父病故,扶柩归。服阕引见,授内阁中书,升员外郎,历浙江衢州知府、道员、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卒于任上。

人物生平

林聪彝16岁补府学生。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八域,著有《西行日记》,于垦边事务有所创见。后又随父督师赴粤。道光三十年,则徐卒于途,聪彝护柩归。

三年守制期满,林聪彝偕弟林拱枢应召入京,林聪彝以郡庠生,赏举人、补内阁中书。不久,被两江总督怡良挽留,办理团练兼赈抚事宜,升员外郎

同治元年(1862年),由浙江巡抚左宗棠推荐,特授浙江衢州知府,充闽浙总粮台提调官。因功劳卓著,提升道员,署浙江按察使。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太平军攻占福建漳州,进兵龙岩,臬司道府要员相继被杀,震动全闽。左宗棠急命清军救援。林聪彝献计由海路进兵,被左宗棠采纳。不到10天,清兵抵达福州,大批援军也陆续到达。次年五月,李世贤军队终于退出漳州。同治七年(1868年),林聪彝署杭嘉湖道,督修海塘,与民同甘共苦,前后5年,修建不少水利工程。因成绩显著,加品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林聪彝因病回福州。

光绪三年(1877年),浙江巡抚梅启照请林聪彝再出。刚好福州连年发生大水灾,上司获准疏浚河道,林聪彝被挽留在福州负责治水。他不辞辛劳,日夜奔走于江岸河边,终因积劳成疾,旧病复发,于光绪四年(1878年)五月病逝家中,享年55岁。

聪彝生前于同治年间,以文藻山故居不足容众,别营宫巷林家大院,门首仍悬林则徐“进士”匾。

亲属成员

叶氏,继配王氏、范氏。生子十一、女八。

聪彝长男贺峒,字访西。清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历广东权南韶连道、权高廉钦道、权雷琼道兼琼军统领、权韶州知府;复任广东水陆师学堂总办,兼水鱼雷局、广东武备学堂总办、江苏江宁机务局会办、吴浙埠工程善后局总办,沪宁购地局总办,苏皖闽铁路学堂总办。终卒于沪上寓所。著有《映雪堂遗稿》。配张氏,继配张氏、卢氏、王氏、尹氏。生子四:长源焴,次佩湘,三佩如,四佩绅。

聪彝次男庆琪,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优贡,安徽、江苏州判。

三男钧泽,光绪十一年举人,官江苏江浦县知县

四男炜焜,光绪十四年举人,安徽石域、巢县知县。

五男燕愉(1856—1909),字子京,县附生,湖北、广东通判,广东东阳江州知州、湖北候补知府。配陈瑞丽(1855—1919)。

林聪彝故居

林聪彝故居位于宫巷北侧24号。始建于明末福王弘光年间(1644-1645)。明隆武元年(1645),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时,以此屋为大理寺衙署隆武帝亡后,房屋数易其主。清同治间,林聪彝以文藻山故居窄小,不足以容众,别营宫巷房产,购置并营建,门首仍悬林则徐进士牌匾。聪彝晚年居此,直至病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