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日记

更新时间:2023-07-09 12:54

一七八零年,为了祝贺清朝乾隆皇帝的七十大寿,朝鲜文学家朴趾源(一七三七至一八零五年)跟随使节团来到中国。回到朝鲜后,他记录了从鸭绿江辽宁北京热河,历经三十余站,两千多里路的行程,是为《热河日记》。全书用通畅优美的汉字写成,以日记随笔政论等多种体裁,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与各界人士的交流,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风貌。

成书于一七八四年的《热河日记》,本文是这样开始的:

「后三庚子,我 圣上四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六月二十四日,辛未,朝小雨,终日乍洒乍止,午后渡鸭绿江……」

但是本文之前有个前言,前言的一开头,却先解释为什么在「我 圣上四年,清乾隆四十五年」之前要先加一个「后三庚子」。

朴趾源是这么说的:「曷三庚子?崇祯纪元后三周庚子也。」接着他解释:「明室亡于今百三十余年,曷至今称之?清人入主中国,而先王之制度变而为胡。环东土数千里,画江而为国,独守先王之制度,是明室犹存于鸭水以东也。虽力不足以攘除戎狄,肃清中原以光复先王之旧,然皆能尊崇祯以存中国也。」然后,在前言的结尾处,他又毫不避讳,甚至骄傲地题上了:「崇祯百五十六年,癸卯,洌上外史题」。

从明清之战开始就一直站在明朝这边的朝鲜,明亡之后根本就以正统中国文化的继承者自居,因此虽然感叹自己「力不足以攘除戎狄,肃清中原以光复先王之旧」,但是「环东土数千里,画江而为国,独守先王之制度,是明室犹存于鸭水以东也」。

韩财长发言介绍《热河日记》被指赞美中韩宗藩关系 环球网记者谭利娅报道,韩国《中央日报》2010年7月24日报道表示,韩国企划财政部部长尹增铉7月23日在北京参加第九届中韩经济部长会议期间发表了一份“过于恭敬”的午餐祝辞。此举在韩国国内引发争论。

据报道, 出席2010年7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九届中韩经济部长会议的韩国企划财政部部长尹增铉发表的午餐祝辞的题目是“从燕岩朴趾源的《热河日记》到尹增铉部长的‘北京日记’”。他介绍了《热河日记》,并评价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韩国总统李明博正在共同发展实用主义思想。

报道称,但他在祝辞中用了一些如“皇帝陛下”等“过于恭敬”的用语。报道称,以天安舰被袭事件为契机,有观点对中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提出了怀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对此反应“非常敏感”。

据报道,尹部长在当天发表的午餐祝辞中表示:“230年前,热河曾是夏季世界的政治、经济的中心”,“巧的是,现在的北京也让人感受到了那样的气氛”。他还做了如下发言。“230年前,为参加清朝皇帝乾隆的七十大寿,韩国的使臣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在两个多月后到达当时的首都燕京(北京)。但是却得知皇帝到热河避暑的消息,于是使臣们又跋涉250公里奔赴热河。”

此外,他还表达了对“先进中国”的赞美之词。“燕严朴趾源把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介绍到了朝鲜,这对朝鲜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朝鲜也因此实施了丰富百姓生活的政策。”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际关系专家表示,“当时清朝的乾隆皇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展示两国深厚关系的事例”,“真的很难让人理解部长为什么非要介绍《热河日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