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

更新时间:2023-07-06 11:00

艋舺是个汉语词语,拼音měng xiá ,原指小船,后引申为小船聚集的地方。

词义解释

艋舺,又称“文甲”、“蟒甲”、“蚊甲”、“莽葛”,是台湾少数民族平埔族凯达格兰语“Moungar / Mankah”的译音。

实际上,在《新华字典》里“舺”只有一个读音xiá。由于使用较少,常被误读作jiǎ。在电影《艋舺》(《Monga》)里,直接使用了当地台语发音,听起来接近gǎ音,而在台湾地区亦常读作jiǎ。

地名

艋舺旧地名。在今台湾台北市。淡水河沿岸,清嘉庆末至同治年间,为台湾对大陆贸易的重要港口。道光时最繁荣,有“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之称。同治末年以后因河床淤塞衰落,港市移向下游近邻大稻埕一带。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