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朗亭

更新时间:2024-07-16 15:04

高朗亭,号月官,1774年出生于安徽安庆,清代戏曲演员,1827年制《重修安庆义园碑记》。

人物评价

高朗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也是戏剧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他21岁时就被推举为班主,执掌三庆班近20年,培养出一批批著名演员,创作和移植改编了许多优秀剧目;三庆班历久不衰,享誉一个多世纪,直至京剧形成之后的若干年仍一直沿用此名;高朗亭38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任为北京戏曲艺人团体“精忠庙”第一任会首,领头筹办公益事业,扶危济困,救急帮穷,作过许多义举:为安葬在京去世的外地艺人,他还在北京崇文门外的四眼井建造了“安庆义园”;1990年,全国各地相继隆重举行了四大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纪念活动,作为高氏的故乡宝应,也召开了“高朗亭率班进京二百周年纪念大会”——高朗亭的名字将永远和京剧艺术同在,世世代代为人们传诵。

人物简介

高朗亭,号月官,扬州宝应人。幼习旦角,入京时以安庆花部二簧调,合京秦两腔,嘉庆年间掌三庆班,脍炙梨园。年三十时,体干丰厚,颜色老苍,而一上氍毺,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徵歌,颦笑起坐,雌软神情,几乎化境,即凝思不语,或诟碎哗然,在在耸人观听,乃由体贴精微而至。燕兰小谱称魏长生为一世之雌,此语兼可持赠朗亭。则秦腔长生之风流,与徽班朗亭之神韵,可相提并论。朗亭特工《傻子成亲》一剧。年逾四十时,尚偶尔登场,其丰颐皤腹,语言体态,酷肖半老家婆。

三庆进京,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各班小旦不下百人,而朗亭最为突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称为四大徽班,三庆复为徽班鼻祖,朗亭更为掌班。

人物生平

高朗亭(1774~?),名月宫,原籍江苏省扬州宝应县,生于安庆,著名徽班演员

高郎亭幼时搭“安庆班”去扬州杭州等地演戏,16岁出名。工旦角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随安庆徽班晋京,贺乾隆帝八旬大寿后,留京作长期演出。其间,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之长,丰富徽调唱腔。并组建“三庆班”,与著名的“四喜”、“春台”、“和春”并称为四大徽班。高朗亭为三庆班主,后又为在京戏曲艺人组织的“精忠会”庙首(亦称会首);高朗亭的表演最具安庆徽班特色,其饰演的女性一颦一笑、一起一坐、一举一动,神情无不惟妙惟肖,使人“忘乎其为假妇人”;后虽年龄稍大,仍令观众百看不厌;他“善南北曲,兼工小词”,吸收揉合各家之长,为日后京剧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故被尊为“二黄之耆宿”;其演戏很多,仅《傻子成亲》留下剧名。

年过40的高朗亭已基本上息影舞台,有时也会应戏迷和后辈的要求粉墨登场,仍呈现异彩,惹人赞叹;《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众秀园》中有这样一段话: “朗亭为徽班耆宿脍炙梨园:近已年逾四十,故演剧时绝少,然偶尔登场,其丰颐皤腹,语言体态,酷肖半老家婆,直觉耳目广新,心脾顿豁……戏之有别趣,亦犹诗之有别裁,文之有别情云尔。”可见高氏深厚功力和高超演技所显示出的艺术生命力。

道光七年(1827 年),高朗亭参与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门外由戏曲艺人合建的安庆义园,并制《重修安庆义园碑记》载安庆府籍在京艺人全部名单,为后世留下翔实的戏曲史料;道光十四年(1834年),三庆班主由陈金彩继任,高朗亭情况不详,其时或已去世。

弟子有陈喜官、邱玉官、苏小三、双凤官、沈霞官、沈翠林等著名旦角。

相关资料

著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徽班进京,不久便出现四大徽班誉满京城的盛况,也就形成了与雅部争雄的局面。所谓花、雅之争,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以来戏剧舞台上属于雅部的昆剧与花部所属的梆子腔皮黄腔弦索腔弋阳腔等各声腔剧种的三次竞争。雅部,即所谓高雅、正统之戏剧;花部自然带有低俗、杂乱的贬意,因此又有“乱弹”之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